2024-11-09。 卓揆訪視青出宜蘭地方創生成果 拍板宜蘭納入「北北基宜」及「宜花東」區域治理 實現均衡臺灣
關心地方創生推動成果,行政院長卓榮泰今(9)日前往宜蘭縣三星鄉訪視「青出宜蘭合作社」時表示,該合作社使用智慧科技精準噴灑植保資材及肥料、推動「校園食農列車」,並結合地方青年朋友,共同打造農村多元面貌,實屬地方創生成功典範。卓院長強調,為實現「均衡臺灣」理念,他已決定將宜蘭同時納入「北北基宜」及「宜花東」的區域治理計畫,在保障宜蘭農產品及觀光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同步推動科技產業發展,以加速地方建設進步。卓院長表示,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過去擔任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期間,全力推動地方創生,全臺各地已陸續展現許多具體成果,因此他時常安排行程至各地訪視小農、青農或特色商店,給予支持鼓勵,同時也藉此吸收更多地方創生推動的經驗及知識。
卓院長指出,讓國人吃得安心,是大家共同的心願,今日訪視的青出宜蘭合作社使用無人遙控「植物保護機」等智慧科技,精準噴灑植保資材及肥料,並積極推動「校園食農列車」,讓小朋友更認識宜蘭在地的水稻、金棗及三星蔥等特色作物,而三星蔥已成為具有地方特色及品牌價值的農產品,只要掛上三星蔥招牌的蔥油餅商家,往往都門庭若市。
此外,青出宜蘭合作社也成功集結約4、5百名地方青年朋友,共同打造農村多元面貌,建立農村關係人口,相信透過如此堅強的核心團隊,一定能再連結更多關心地方發展的青年,傳承交流經驗。他認為,青出宜蘭合作社具有相當經營規模與經驗,為地方創生的成功典範,期盼國發會能夠複製其運作模式到其他地方,加速地方創生推動的速度與成效。
卓院長表示,政府積極推動「均衡臺灣」全國六大區域治理計畫,其中北北基以偏向發展科技產業為主,花東則適合發展觀光產業及「慢經濟」生活型態,而他一直與龔秘書長討論宜蘭應歸屬哪一個區域,今日也決定宜蘭既要納入「北北基宜」區域發展科技產業,也要納入「宜花東」區域,保障其農產品及觀光產業發展,要讓宜蘭「飲雙管水」,展現全新面貌。
卓院長進一步指出,除推動全國六大區域治理計畫,明(202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治水經費也較今(2024)年增加159億元,使整體系統性治水經費達551億元,感謝所有立法委員在立法院給予大力支持,讓總預算案在昨(8)日順利付委審查,也期待預算能夠早日通過,以儘速分期、分類實施各項計畫,在防汛期前建置更多、更新、更安全的防洪設備。
卓院長期盼中央及地方共同依循「健康臺灣」、「均衡臺灣」、「團結臺灣」方向努力,他常說「沒有一件事中央單獨可以完成,也沒有一件事能讓地方自己來承擔」,中央及地方必須密切合作,確切執行相關預算,全力推動各項政策,中央也定會盡全力支持並協助地方發展,期許「青出於藍(青出宜蘭),更新宜蘭」。
此行,卓院長抵達現場後,受到青農熱烈歡呼,隨後聽取宜蘭縣青出宜蘭農業運銷合作社林意評理事主席簡報說明該合作社成立背景,以及在智慧從農、韌性農業、ESG永續農村與安心食農等四面向工作推展成果。致詞結束後,卓院長與宜蘭縣林姿妙縣長進行食農體驗,手持青蔥在紅紙上揮毫,分別寫下「福」、「春」二字,博得滿堂喝采。
接續,卓院長偕同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李慧芝發言人、農業部黃昭欽次長、農業部農糧署東區分署林美華分署長、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楊大吉場長、陳俊宇立委、宜蘭縣林姿妙縣長參觀農產品展示區,聽取宜蘭青農介紹盤龍參、銀柳、茶葉等在地農產品及農作物循環再利用方式,卓院長也對宜蘭縣優質農特產品給予高度肯定。最後,卓院長與青農們合影留念,並在林理事主席解說下,聽取三星蔥專業噴藥車介紹。
卓院長表示,政府積極推動「均衡臺灣」全國六大區域治理計畫,其中北北基以偏向發展科技產業為主,花東則適合發展觀光產業及「慢經濟」生活型態,而他一直與龔秘書長討論宜蘭應歸屬哪一個區域,今日也決定宜蘭既要納入「北北基宜」區域發展科技產業,也要納入「宜花東」區域,保障其農產品及觀光產業發展,要讓宜蘭「飲雙管水」,展現全新面貌。
卓院長進一步指出,除推動全國六大區域治理計畫,明(202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治水經費也較今(2024)年增加159億元,使整體系統性治水經費達551億元,感謝所有立法委員在立法院給予大力支持,讓總預算案在昨(8)日順利付委審查,也期待預算能夠早日通過,以儘速分期、分類實施各項計畫,在防汛期前建置更多、更新、更安全的防洪設備。
卓院長期盼中央及地方共同依循「健康臺灣」、「均衡臺灣」、「團結臺灣」方向努力,他常說「沒有一件事中央單獨可以完成,也沒有一件事能讓地方自己來承擔」,中央及地方必須密切合作,確切執行相關預算,全力推動各項政策,中央也定會盡全力支持並協助地方發展,期許「青出於藍(青出宜蘭),更新宜蘭」。
此行,卓院長抵達現場後,受到青農熱烈歡呼,隨後聽取宜蘭縣青出宜蘭農業運銷合作社林意評理事主席簡報說明該合作社成立背景,以及在智慧從農、韌性農業、ESG永續農村與安心食農等四面向工作推展成果。致詞結束後,卓院長與宜蘭縣林姿妙縣長進行食農體驗,手持青蔥在紅紙上揮毫,分別寫下「福」、「春」二字,博得滿堂喝采。
接續,卓院長偕同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李慧芝發言人、農業部黃昭欽次長、農業部農糧署東區分署林美華分署長、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楊大吉場長、陳俊宇立委、宜蘭縣林姿妙縣長參觀農產品展示區,聽取宜蘭青農介紹盤龍參、銀柳、茶葉等在地農產品及農作物循環再利用方式,卓院長也對宜蘭縣優質農特產品給予高度肯定。最後,卓院長與青農們合影留念,並在林理事主席解說下,聽取三星蔥專業噴藥車介紹。
宜蘭縣三星鄉的地方創生計畫,主要以解決人口流失、高齡化等問題為核心,並利用其獨特的農業和觀光資源,吸引青年返鄉或移居,活絡地方經濟。以下為您整理三星鄉地方創生推動的重點與成果:
推動的核心與策略
解決人口問題: 三星鄉面臨人口老化指數為全縣之冠的挑戰,地方創生計畫旨在吸引青年回流,藉此維持人口基數,並注入新的活力。
農業轉型與升級: 傳統農業是三星鄉的命脈,地方創生著重於農業的六級產業化,將生產(一級)、加工(二級)、銷售與服務(三級)整合,發展出觀光農園、休閒農場等新模式,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
科技與智慧農業: 導入智慧科技,如無人機(植物保護機)進行精準噴灑,不僅能提升農作效率,也能吸引具備新技術能力的青年投入。
在地品牌與文化傳承: 透過品牌化,將三星蔥、上將梨等特色農產品打造成具有高辨識度的在地品牌。同時,藉由食農教育等活動,讓年輕一代和外地遊客更了解在地的農作與文化。
青年培力與協力: 地方創生不是單靠政府,而是鼓勵在地青年自組團隊,共同經營。例如「青出宜蘭合作社」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他們集結了數百位在地青年,透過合作與交流,打造多元的農村面貌。
具體成果與成功案例
青出宜蘭合作社: 這個合作社被視為三星鄉地方創生的成功典範。他們不僅運用智慧科技提升農業效能,也積極推動「校園食農列車」,將在地作物知識帶入校園,達到文化傳承的效果。同時,這個合作社也成為青年返鄉的重要支持社群,提供培力與創業協助,讓更多年輕人願意留在宜蘭打拼。
多元場域活化: 透過公有建築的活化與利用,為地方團隊提供實體交流與經營的空間,讓地方創生有據點可循,並提供青年創業的舞台。
農村環境改善: 過去的農地重劃不僅改善了農路與灌溉系統,也讓農業機械化得以實施,這也為後續的農業轉型奠定基礎。
整體而言,三星鄉的地方創生計畫並非單純的補助或建設,而是透過青年培力、在地組織協力與產業升級等多元面向,成功將農業鄉鎮的挑戰轉化為發展的機會。他們證明了只要有堅實的在地核心團隊,並能善用地方特色,即使是傳統的農業地區,也能開創出新的價值與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