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溪口鄉掀文化創生浪潮 布袋戲與傳統產業迎新發展 | 中央社訊息平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13 09:36:37) 嘉義縣溪口鄉藝文團隊與傳統產業提出「嘉義縣溪口鄉地方創生計畫」獲國發會經費支持,今12日舉行創生計畫啟動記者會,縣長翁章梁、立法委員陳冠廷、鄉長孫維聰、縣議員劉雅文、江志明等人出席,見證溪口鄉創生計畫的重要時刻。溪口鄉是嘉義縣面積最小的鄉鎮,居民約13,000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22.6%,面臨人口老化、外流問題。近年鄉公所發展布袋戲、竹藝等文化產業,推動稻米農產走向精緻化,更有多個民間團體看見溪口鄉的文化底蘊,留在鄉內探索更多發展機會。
長義閣掌中劇團高鳴緯團長指出,溪口鄉創生行動今年2月起全面展開,感謝縣府綜合規劃處和鄉公所支持推動創生計畫,希望透過計畫成功建立溪口品牌,提升居民在地認同感,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及經濟產值,讓青年願意留鄉發展。
本次計畫以溪口鄉的完整上中下游布袋戲產業鏈作為提案發想,邀請長義閣掌中劇團、東五洲掌中劇團和葫蘆軒戲劇文化工作室等在地藝文團隊,以及代表傳統產業的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友米友田企業一同參與,為溪口鄉注入更多創新能量。
翁章梁說,做好地方創生十分不易,如果只由政府推行政策,但無法引起在地居民共鳴,就不容易推動。
翁縣長感謝在地藝文團隊及傳統產業努力打拼,接下來由政府及民間一起合作,慢慢發揮創生計畫影響力,吸引更多遊客前來溪口。
翁章梁指出,每個鄉鎮都有各自適合發展的方向,溪口鄉的布袋戲產業及傳統農業就是一大亮點,如今網路是傳播的重要媒介,如何透過網路打開溪口鄉知名度,是值得深究的問題,希望地方團隊能繼續耕耘地方品牌,將力量放在對的方向,一起改變溪口鄉。





112-08-11。嘉義縣首件多元徵案地方創生計畫 獲1245萬元補助 創下審查通過最速紀錄
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10日於國家發展委員會舉行工作會議,通過由長義閣掌中劇團等6個民間團隊,以「多元徵案」方式提案的「嘉義縣溪口鄉地方創生計畫」,總共獲得各部會核定總計1968萬元,包括補助1245萬元、投資723萬元。
縣長翁章梁表示,這次溪口創生計畫是國發會去年開始推動多元徵案方式以來,嘉義縣第一個通過的案件,也是縣內第5個創生案;多元徵案原本由民間團隊提案,不透過縣市政府,但嘉義縣政府綜合規劃處結合國發會地方創生南區輔導中心,首創全國各縣市最完整的輔導機制,讓本案在縣府、鄉公所共同協助下,得到相關部會一致好評,創下行政院地方創生政策展開以來最快通過紀錄,僅2個月就從現勘到通過的典範案例。
綜規處長郭凱迪說明,參與溪口創生計畫的事業體,共有長義閣掌中劇團、東五洲掌中劇團、葫蘆軒戲劇工作室、嘉義縣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陽光鵪鶉牧場(科盈食品有限公司)、有你有我友米友田(明天會更好股份有限公司),這些團隊在長義閣、葫蘆軒總監黃錦章發起、溪口鄉長孫維聰推薦鼓勵下和綜規處充分合作,順利取得各部會支持。
發起人黃錦章指出,非常感謝翁縣長、綜規處推動溪口「溪計畫」,3年來溪計畫累積的能量,已成為當地創生行動的基礎,未來他們會持續串聯建構布袋戲產業鏈,搭配優質稻米、鵪鶉蛋為溪口創造更多產業發展的機會。
#南投縣 #國姓鄉農業加值六級化計畫
結合地方風土及族群文化,搭配既有資源及地方產業與農村發展政策,整合農會以及在地業者團隊,以地方農特產加值六級化、食農教育農遊旅點、穀倉空間整備活化三大方向策略,達成產業轉型升級及永續發展。
#嘉義縣 #溪口鄉地方創生計畫
透過「戲偶我來了」、「來嘉戲口偶聚」及「獅情畫藝-kám(竹敢)仔獅在崙尾」計畫,為戲劇、布袋戲及竹工藝和獅陣文化注入全新生命力,並藉由「陽光鵪鶉牧場-家禽冷鏈設備補助」、「有你有我友米友田」及「溪口文化產業」計畫,提升鵪鶉蛋產業、推行農業文化禮盒及文創商品,展現溪口農業特色並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
#新北市 #鶯歌區 #Yinggooo鶯歌地域品牌永續發展計畫
計畫將以地域品牌概念為基礎,藉由培育當地的就業人才、引入商業模式推出相關設計商品、開放工廠參觀,讓大眾深入了解陶瓷製程,推廣鶯歌的製造品質,並提升鶯歌產業價值。
🌱國發會將持續強化與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之間的資源整合與協調,搭建舞台,讓更多人看見地方創生夥伴與故鄉交織出的動人故事✨
🔍更多 #地方創生 資訊
👉請參考地方創生入口網 https://www.twrr.ndc.gov.tw/index
【嘉義縣】中埔鄉2.0地方創生計畫
【嘉義縣】阿里山鄉地方創生計畫
【嘉義縣】中埔鄉地方創生計畫
【嘉義縣】中埔鄉2.0地方創生計畫
【嘉義縣】阿里山鄉地方創生計畫
【嘉義縣】中埔鄉地方創生計畫